圖:供銷社再度“走紅”釋三大信號
這幾天,“供銷社”在內地突然火了。這個計劃經濟時代政府推動集資成立的“超級連鎖店”,隨著民營、個體經濟的發展曾一度淡出公眾的視野。10月末,“湖北省供銷合作總社‘基層社恢復重建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消息令供銷社的概念“重出江湖”,許多人第一次意識到供銷社系統一直存在至今。事實上,供銷社一直在零售領域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全系統銷售總額創歷史新高,達6.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伴隨一次次綜合改革,供銷社逐漸轉換職能,如今它進一步暢通農產品上行、日用品下行雙向通道,拉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早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進器。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秘書長唐麗霞表示,供銷社“再走紅”體現國家高度重視供銷社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供銷社以縣域流通服務網絡為契機,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暢通“農產品上行、日用品下行”的雙向流通管道。
“我參加工作10年來,供銷社其實一直都存在,不存在重不重出江湖。”吉林省縣級市供銷社業務科相關負責人李先生介紹,所謂“農產品上行、日用品下行”是把農產品賣到城里去,讓日用品走進基層。吉林作為農業大省目前更關注農產品上行,促進當地群眾增收、地方經濟發展。
托管耕地 “為農民打工”
“耕地、種子、肥料都不用管,只等著收獲賣稻谷,刨去600元托管費其他的全歸我。”這是供銷社在湖北農村的典型運行方式。隨著大量年輕人進城,2015年以來,不少農民把土地交給供銷社托管。“農民外出打工,供銷社為農民打工”。
湖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眾多基層社的恢復重建從2015年起就已開始。目前,湖北省供銷基層社社員達到45.2萬人。2022年湖北供銷系統的目標是土地全托管面積800萬畝以上,服務糧食產量100億斤左右,約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兩成。
李先生介紹,省內供銷社是一張緊密的網,各省供銷社之間也是,“我們相互會組織和帶領社員、農企參加省內外各大展會,幫助農產品樹立品牌,走出銷路,同時,通過電商完善鄉村物流網,這就是我之前所說的農產品上行。”李先生說。
此外,供銷社充分發揮系統點多、線長、面廣的網點優勢,加快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縣域流通服務網絡,促進農村消費提質擴容。立足國內,擴大內需,暢通循環,做強市場,是中國在更復雜多變環境條件下謀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農村消費升級,是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
真材實料 “農民買得放心”
供銷社市場“弄潮”與計劃經濟時代完全不同。湖北供銷組建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建立現代企業架構闖出路,現在供銷社下屬有銀豐集團、農資集團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主營業務涉及棉花、農資、茶葉、農產品市場、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
李先生介紹,如今供銷社講究“社企分開,雙線運營”。“比如在農資銷售季,供銷社有自己的管道為農民提供一些生產資料,種子、農藥、化肥等等銷售量可觀。一是因為供銷社農資要讓利于民,利潤微??;二是農資一定真材實料,農民朋友們買著放心。”李先生感慨。
“誰有競爭力就跟誰合作”
2022年湖北供銷社的工作目標,全省供銷系統要實現銷售總額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農產品銷售額2400億元,社企營業收入900億元,冷鏈物流營業收入力爭80億元,縣及縣以下快遞、配送營業收入50億元,由單一的購銷買賣轉向為農服務綜合平臺。
今年以來,湖北供銷社為農戶在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累計達到1808.03萬畝次。在湖北的監利、安陸等糧食主產區,供銷社標配了工廠化育秧、5G遙感無人機等方法設備,而在生產有機番茄、黃瓜、青椒等反季節蔬菜的武漢南現代農業基地則借助物聯網設備監控溫度、濕度、病蟲等,并自動控制水肥等設備。
江漢平原核心種植區種糧大戶武先生告訴記者,供銷社在農村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農村目前的糧食和農產品生產有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種形式,類似為農戶提供種子化肥、農業技術、產品收購甚至金融服務的機構有很多。要取得農戶的信任,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需要看服務做得到不到位,供應種子化肥的成本價和收購農產品的價格有沒有競爭力,“誰有競爭力,就跟誰合作”。從這個角度上講,供銷社正運作在市場化的軌道上,而不是像從前計劃經濟時代靠行政命令進行壟斷經營。
供銷社的時代變遷
計劃經濟年代:統購統銷 一應俱全
彼時供銷社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國營服務組織,靠“統購統銷”幾乎包攬幾億農民的買與賣,所供應的商品一應俱全,而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也須通過供銷社走向全國。
綜合改革深化:助農作用 日趨突顯
隨著全國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盡管農產品流通依然是供銷社的傳統主營業務,但“助農”作用日趨突顯:
土地托管服務
土地托管服務包括耕、種、管、收、售全產業鏈服務,解決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干不了、幹不好、干了不經濟”的問題。
科技上山下鄉
將無人機、綠色生物農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等新興技術引進田間地頭。
解農民融資難
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依托農村經營服務網點代辦銀行基礎金融業務,破解農民融資難等。
供銷社Q&A
什么是供銷社?
供銷社是“農村供銷合作社”的簡稱,是計劃經濟時代政府推動集資成立的“超級連鎖店”,組織供應農村生產資料、生活用品和收購、推銷農副產品等的商業機構,歸屬于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要經營地點是在縣域及以下地區。
有否中途被取消?
該系統一直存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明確提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
盈利能力如何?
1999年,國務院出臺關于解決供銷合作社當前幾個突出問題的通知,供銷合作社工作重點轉向扭虧增盈。2021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全系統全年實現銷售總額6.26萬億元。
為什么大城市出現供銷社?
在城市,供銷社主要經營業務為“鄰里中心”和“中央廚房”。前者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滿足日常商品和服務需求為目標的社區便民商業中心;后者根據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進行食材集中烹飪、餐食流水線分裝,串聯田間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