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財經 > 經濟觀察家 > 正文

?財經萬象/供銷社背后有何深意?\星圖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付一夫

2022-11-04 04:24:44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有學者認為,現在的供銷社相當于村民的自助組織,為農民科學種植提供產銷服務等。

  供銷社火了。前不久,內媒發布了一則名為《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重建至1373個,基本覆蓋全省鄉鎮》的報道,在幾天的發酵后登上熱搜,引來市場熱議。與此同時,供銷社概念股行情也被徹底點燃,不少個股更是接連漲停。似乎在一夜之間,沉寂已久的供銷社忽然重回大眾視野,而這背后究竟有哪些深意?

  說到供銷社,可能很多年輕人都會覺得有些陌生,但對于長輩而言,供銷社絕對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按照官方定義,供銷社就是由政府引導,以農戶為主體的集體所有制合作經濟組織,其根本目的是服務三農,一切經營活動都是從農民需求出發,向農民提供生產資料和日化用品的同時,從農民手中收購農副產品來供應城市和工礦區,以此來打通城鄉流通渠道,繼而助力三農發展。

  職能定位“服務三農”

  關于供銷社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彼時正值百廢待興,糧食和商品供應嚴重短缺,農村生產力亟需得到快速發展,供銷社便應運而生。在當時的計劃經濟背景下,供銷社的主要職能就是統籌“供”和“銷”,是連接“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的橋梁,而諸如農資供應、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日用品供給、農副產品流通等一切經濟活動,都要嚴格遵循政府部門指導,并要依照行政命令有條不紊地如期完成各項計劃性任務。

  經過近二十年的黃金發展時期,供銷社漸漸成長為國家收購農資、供應農民生產生活資料的主渠道,其地位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經濟組織可以撼動?;蛟S在很多長輩人的印象里,供銷社都是村里唯一的商品供應部門,里面有家用百貨、食品、五金等等,一切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離不開供銷社,而手中一疊又一疊的糧票、布票,也成為了那個時代的重要印記。

  但其后多年,受一系列客觀因素的影響,供銷社的經營缺陷逐漸暴露出來。而后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營經濟開始壯大,多元化市場格局日益形成,越來越多的大型私營超市和24小時便利店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供銷社的生存空間,致使后者趨于沒落,以至于很多90后和00后的年輕人都沒跟供銷社打過交道。

  需要注意的是,供銷社雖然比鼎盛時期有所衰落,但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據公開資料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先后多次發布了深化和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文件,并在2002年實行“四項改造”,2006年實施“新網工程”,2018年部署專項改革試點。而最近幾年,供銷社的字眼更是頻繁出現在官方政策文件當中,充分彰顯出高層對于供銷社發展的高度重視。

  例如,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2021年6月,四部門聯合出臺文件,提出到2023年6月底,打造若干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三位一體”試點單位;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從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角度指出,要“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p>

  為什么政策依舊對供銷社念念不忘?在筆者看來,根本原因在于供銷社“服務三農”的職能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紤]到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想要達成這一愿景,勢必離不開供銷社的加持,因為供銷社在農村市場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實現銷售總額6.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8.9%,約占當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而全系統實現農產品銷售額2.76萬億元、日用品銷售額1.4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和17.1%,充分彰顯出供銷社的分量之重。

  優化城鄉資源配置

  在此背景下,推動供銷社的重啟,將有望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如下積極作用:

  其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優化城鄉資源配置。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而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在于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順暢配置與自由流動。供銷社擁有覆蓋城鄉的流通網絡,是城鄉經濟的毛細血管,亦是距離農村市場和農民群眾最近的終端。

  未來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基層供銷社可以繼續發揮其紐帶作用,通過一系列改革及對于自身經營網絡的改造升級,一方面可以有效拓展農副產品市場,進一步助力農產品上行;另一方面則可以在推動工業品下行的同時,吸引城市設備、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下鄉,從而實現城鄉要素更加合理的優化配置,賦能鄉村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這也符合共同富裕的發展基調。

  其二,迎合農戶切實訴求,重構農村經營網絡。供銷社直接面對農村市場,對于農戶的真實境況更為了解。為此,供銷社應當順應農戶的切實訴求,在指導農業生產、豐富日用品供給、回收處理可再生資源、供應生產資料等傳統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擴寬業務范圍,加快優化現有經營系統,在深入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了解農戶消費偏好,重新調整產品供應與服務供給。同時,供銷社還可以針對農村市場信息閉塞等問題,構建相應的網絡信息共享平臺,時刻追蹤市場動向,動態發布市場信息,指導農業生產。

  其三,更好地保供穩價,惠及民生。當前農資成本已成為農民種地中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大體在60%以上,如果供銷社能以相對合理的價格出售農資或者提供低息貸款,那么對于降低農民種地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來說必然具有重要意義。再如,依托于國有背景的供銷系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維持豬肉和糧食的供應與價格穩定,并防止資本對于我國農業和畜牧業的控制。

  此外,水果等很多農產品流通到市場終端的售價都不便宜,但農民的收入卻并沒有得到實質性提升,根本原因在于中間流通環節的冗長而導致的成本增加,其中一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然。倘若借助于供銷系統的力量,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直供供銷社,供銷社再以合理的價格賣給廣大消費者,由此即可省去大量中間環節的流通成本,這對于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平抑價格而言同樣極為重要。

  其四,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本質上是要打破壟斷和地方保護等壁壘,對于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進行約束,通過打破各種壁壘與自我小循環來促進“國內大循環”,進而推動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進一步暢通,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供給與需求更高層次和更加良性的動態平衡,繼而讓各類市場要素都能得到更加高效的運轉。

  針對目前內地部分地區的市場仍存在的分割性、封閉性、壟斷性等弊端,可以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優勢,利用其與農民群體之間緊密交往的便利,通過一系列舉措將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緊密連接,破除供需信息壁壘,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負面影響。

  至此可能還會有人心存疑慮:供銷社重出江湖,是不是意味著要回歸“計劃經濟”或是“集體經濟”呢?在筆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從根本上講,雖然名字仍舊叫“供銷社”,但今天的供銷社早已不同于過去計劃經濟背景下的供銷社。彼時的供銷社行政屬性極強,且占據著壟斷地位,而經過了多年的市場化改革,當前的供銷社已然“脫胎換股”,更貼近于市場,更接近于公司,也更具活力,這與計劃經濟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有學者認為,現在的供銷社有些類似于日本的農業協會,相當于村民的自助組織,為農民科學種植提供產銷服務等等。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過度解讀或是擔憂。

點擊排行

男人AV天堂不卡一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